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塞外的元兵,奔驰南下;长安五陵旁的树木都失去了颜色,云雾阴沉地笼罩者,军鼓的声音震耳欲聋,似要穿裂天地。险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将们束手无策。渐渐战争的烽烟,直弥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笼罩在了宫殿之上。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挥动着长戈,战场上连飞鸟都灭绝了;原野上堆满了尸体,山川在流血。悲叹人生的这个时候,动不动就会亲人、朋友间彼此永别。回头看那开封城外的玉津园,春天刚刚来到,雕花的栏杆犹挂着一轮新月。更有那西来的流水环绕着城墙,独自悲怆地呜咽着。
参考资料:
1、 本社编 .黄拔荆选注,词曲荟萃 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24页2、 木河主编,金秋萍.廖卉萍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元代诗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21页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àn),鼓鼙(pí)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què)。
满江红:词牌名,始为《上江虹》,原为吴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双调九十三字,有平韵、仄韵两体。塞马:同赛(saì)马,塞外的骑兵。指元军。五陵:长安北有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这里用来指北宋、金都城汴梁。鼓鼙:鼓,大骨;鼙,小鼓;鼓鼙指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百二河山:形容山川形势险固。古人称函谷关之险,二万人可以抵挡一百万。筹策:计谋策划。烟尘:战争的烽烟。九重城:指京都。蒙金阙:笼罩在宫殿之上。比喻国家灭亡。金阙,宫阙。
长戈(gē)袅(niǎo),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长戈袅:挥动长戈。戈,古代兵器。袅,摇曳。原厌肉:厌同原野上堆满了尸体。厌,通“餍”(yàn),饱足。动成长别:动辄就会彼此永别。玉津:园名,在开封南门外。雕栏:雕花的栏干。
参考资料:
1、 本社编 .黄拔荆选注,词曲荟萃 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24页2、 木河主编,金秋萍.廖卉萍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元代诗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21页上片写塞马南来的凶残与金朝君臣将帅的昏庸无能导致亡国。蒙古军队狂奔而来,硝烟滚滚,战火连天,汴京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草木失色,百姓悲号,天昏地暗,战鼓震天,大有“天穿地裂”之势。全国呈现出一片混乱。接着作者沉痛地指出导致金朝亡国的原因:本来可以凭借险要山河作为屏障以拒塞马,但朝廷昏庸,将帅无能,以致“百二河山”的险要也发挥不了作用,使蒙军长驱直入,直逼九重,终至亡国。作者既痛心国亡,又气愤统治者的昏聩,心中之气,悲抑难平。
下片写亡国之惨状和自己的心灵感受。“长戈袅”四句,蒙军长戈飞舞,连天空的飞鸟都已灭绝,原野上尸体多得无处堆放,似乎河中流淌的都是鲜血。兵燹酷烈,生灵涂炭,这是如实地描述当时元军的暴行,字字血泪,力敌万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回写自身。以“叹”字领起,在国难之中,活着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与家人动辄失散,遂成永别。词写到此,已将国难家难写尽,于是以“回首”二字宕开,追古伤今。当年的汴京,春光满城,莺鸣芳树,燕舞晴空,如今却疮痍满目,雕栏虽在,明月犹悬,而人事全非,故国之思,令人肝肠寸断。接着,以“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作结。“更”字加强感情力度,河水呜咽,着一“空”字,透出作者在亡国之后无可奈何的悲叹,徒增伤感。
全词写兵祸以实录,用史笔也;写悲感移情于景,用笔空灵。词情激愤,悲壮沉重。
参考资料:
1、 刘筑琴编著.豪放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8:第455页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削,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如玉弓般。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歌儿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2、 名作欣赏编辑部.邓千江以孤篇名世的《望海潮·上兰州守》[J].名作欣赏,2008(6).云雷天堑(qiàn),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tún)绣错,山形米聚,喉襟(jīn)百二秦关。鏖(áo)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献张六:刘太尉祁《归潜志》云:“金国初,有张六太尉,镇西边。藩:本意是藩篱,引伸为屏藩内地的边城。绣错:如锦绣交错。米聚:比喻山形陡峭。百二秦关:自《史记·高祖本纪》化出,是说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雄士。静塞楼:大约是皋兰城楼的名称。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kǔn)命,上将斋(zhāi)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huán)。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阃命:将令也。阃,城郭的门槛。斋坛:拜将的坛场。区脱:匈奴语,意为防哨,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虎牙:指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珠履、云鬟:均指在宴上伴舞陪酒作乐的歌女。英灵毅魄:指牺牲的烈士灵魂。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2、 名作欣赏编辑部.邓千江以孤篇名世的《望海潮·上兰州守》[J].名作欣赏,2008(6).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全词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有气概。
开首“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劳屯绣错”三句,“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帮,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这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写将帅,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虽有举杯同庆,又有凛然豪情。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黄华山的瀑布可称天下一绝,我最初听人讲述闻自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红霞辉映着插天峰下高欢宫,飞瀑荡涤山石如青艳的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昨天清晨也偶然走进黄华山,更觉难以摹写这造化的奇境。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当时的节气已到了三月早春,树木赤条条的没有春的面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汹涌的瀑布声从绝壑处湍急而来,溅起的雾气仿佛夹杂着凛凛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瞬间那高悬千丈的瀑布尽收眼底,把平生的沉郁忧闷一下清洗干净。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轰鸣飞溅的水流如雷公怒击飞雹,云隙间阳光倒射形成垂挂的彩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如百斛骊龙吐珠似的水一下泻出,翻卷着海底宝藏使龙王愁苦在胸。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水珠轻莹明澈时分时合互不相碍,变幻融凝有谁能胜过此雄奇之景。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回来后思绪仍被那里景色所激动,梦里似看到晨月落后春山尽空灵。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手中虽然拄着仙人的九节苍藤杖,每恨看不尽奇绝胜景而心中耿耿。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只盼携壶再来这黄华水帘岩下住,道人已约定山樱烂漫时节再重逢。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作品鉴赏资料来源:温人杰,《似海豪情夸胜景 如椽彩笔写黄华——元好问诗赏析》,《教学与管理》,1986年01期2、 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学习出版社,2011年1月:第3204页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黄华山:即隆虑山,又称林虑山,在河南林县西北二十五里。水帘:即瀑布,位于黄华山北岩。雪溪翁:指王庭箱,字子端,号雪溪,世宗大定年间进士,官供奉翰休,曾卜居于彰德(治所在安阳),辖林县等地,买田于林虑,读书于黄华山寺,自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zhuó)青芙蓉。
高欢:南北朝北齐神武帝,他曾在黄华山插天峰筑避暑宫。芙蓉:即荷花,古人诗中常借喻山峰,西岳华山最高峰亦名莲花峰。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mó)写难为功。
摹写:照着样子写字或绘画,此指照着景物写诗,亦即写诗描写、黄华爆布。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快。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雷公:是神话传说中的雷神,左手持鼓,右手执推,击鼓则雷鸣。日脚:指太阳从云朵缝隙间射下的光线。
骊(lí)珠百斛(hú)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骊珠:传说出自深渊中骊龙下巴下面的一种贵重的珍珠。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变见:交化,显现的意思。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胜景:优美的景物。穷:穷尽,看尽。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山樱:山樱桃,我国北方山地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春天开花,花小而红。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作品鉴赏资料来源:温人杰,《似海豪情夸胜景 如椽彩笔写黄华——元好问诗赏析》,《教学与管理》,1986年01期2、 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学习出版社,2011年1月:第3204页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初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本诗是一首比较单纯的写景纪游诗。全诗共二十四句,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昔日的耳闻。首句是总评价,点出黄华胜景在瀑布一水。水帘是诗人初游黄华的重点,也是该诗描绘的中心。“天下绝”三字一锤定音,给瀑布以极高的赞誉,颇有与“桂林山水甲天下”争雄之概。次句点出上句的由来。“天下绝”的评赞出自王庭药这位熟谙黄华为当代名人之口,更增强了其权威性和说服力,引人必欲一睹黄华丰彩而后快。诗人下文并未马上去写瀑布,却又盘马弯弓,借雪溪翁的话回溯到古代:“丹霞初壁高欢宫”,此句以这件史事来说明,云霞流丹、峰峦耸初的黄华风光为世人瞩目钟爱,是由来已久了,而人工的楼台宫殿画栋珠帘又为山川增色添辉,使之愈益引人。“银河下灌青芙蓉”,使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李白的写景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元好问诗则将山水合在一句,不仅言简意赅,而且使瀑布之壮观、山川之秀美交相辉映,札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水光山色令人陶醉神往。第一部分写出昔日耳闻的黄华水帘之美,表现出内心向往之情,为下文的游山描写做了铺垫。
第五句至第二十句是第二部分。这部分正面描写初游黄华观赏水帘的情景。这是全诗的中心和最精采部分。“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二句承上而来,如果说,第一分的四句表述了“久闻大名,倾慕已久”之意,那么,这两句则是抒写“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之慨。上句流露出终偿夙愿、喜出望外之感,下句进一步赞叹黄华水帘实景胜似耳闻,其美难以言传,更加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这两句先以虚笔总述初游的观感,从当初、他人和传闻转到昨朝、自己和目睹。尽管诗人慨叹摹写之难,但他在下文却是很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黄帘水帘图”。“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这两句勾勒出大的背景环境,突出了中州地区春色姗姗来迟的特征,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景象迥异。诗人歌咏黄华水帘的美景之前,却突出黄华三月份尚无春容的特征,写出这似乎缺乏诗意的句子,其用意有深一层理解和体会:首先,就写景而言,是“喧主夺宾”之法,诗人是有意摈弃山青木秀、燕舞莺歌的繁华热闹背景,以便更加突出所要描绘的水帘。前人诗中用类似手法者不乏其例,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元诗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与李、柳之作可谓异曲同卫,而且又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共次,就抒情而言,是“欲扬先抑”之笔:正当山无春色,环境萧条,心情难免寂寞无聊之时,忽然发现了那充满勃勃生机和盎然春意的瀑布,才更加令人欣岑和振奋,产生一种久渴逢甘、雪中送炭之感。总之,在大笔勾勒黄华水帘的背景环境时,这种“喧主夺宾”和“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颇具匠心,值得仔细体会玩味。第九句至第十二句进行直接描写,分别从听觉、触觉、视觉和内心感受不同角度刻画瀑布。“湍声隆氨转绝壑,雪气察凛随阴风”。写黄华瀑布,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先感其寒,颇有“先声夺人”的气势。这隆隆巨响,这凛凛寒威,恰似戏剧演出中,威风凛凛的大将出场之前,舞台上的紧锣密鼓,扣人心弦,引人去注目那即将亮相的主角。“悬流千丈忽当眼”写突见壮观的瀑布,给人巨大的精神震撼,诗人愕然而视的神态,如在目前;“芥蒂一洗平生胸”写大自然景色给人以积极的思想陶冶,自己不禁心旷神怡,胸怀开阔。这两句把写景与抒悄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结合紧密自然,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更深一层赞美了黄华操布如友如师,催人振奋,给人启迪。第十三句至第十六句,以奇幻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描绘瀑布:“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这两句真是绘声如闻,绘色如见。诗人笔下的黄华飞瀑,仿佛正在以峦壑为鼓,以湍流为号,演奏着高山流水交响乐,又仿佛正在以日脚为灯,以长空为幕,表演着精采的霓裳羽衣舞。如此描绘,可谓写照传神。“骊珠百解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两句形容水势之大,浪花之美,不但想象新奇、比喻巧妙,而且幽默诙谐,富于情趣。对黄华瀑布的直接满写,真是淋漓尽致了。于是,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句,诗人又变换了表达方式和描写角度:“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是疑问,又是感叹,更是颂赞。在雄奇的尤自然面前,深情的诗人不能无动于衷。但千言万语,仍说不尽黄华之美,真是“更觉攀写难勺功”,未尽之情,不由发为连者惊叹。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写,也就转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了。“归来心瑰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两句以余兴不消和魂牵梦萦,表现黄华山水给人印象之深,真是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第二部分游山情景的描写就在这深情绵邀的日思夜梦中结束。
最后四句是第三部分,抒写对来日重游的渴望:“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写。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句中用仙人九节杖的神话故事之典,固然是说自己穷尽胜景本有条件却未能充分利用,但同时也给黄华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仿佛这是一座仙人出没的仙山了。‘山樱红”点出重游之日的山景将比初游时“山木赤立无春容”更加迷人。“岩下宿”表穷尽美景的决心。“携壶”一则写重游兴致之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用意。此景此情,足以引人遐思。全诗至此夏然而止,语尽而意未穷,给人留以回味和想象余地。
全诗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描写角度多变,表达方式灵活。诗人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从耳闻、目睹、内心感受,魂牵梦萦各个角度,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种方式,去表现黄华的自然风光及个人的初游观感,“构思窗渺,十步九拆,愈沂而意愈深,味愈隽”,写得既淋漓尽致,又余味无穷,给人以弧烈感染和深刻印象。诗人能如此成功地为黄华瀑布传神写照,除得力于他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热爱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外,还受益于其广泛的阅历。“贱子贪名山,客刺已屡投。黄华挂灵台,天坛避清沟,太山神明观,二室汗漫游。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名山大川,诗人不仅耳闻,而且目睹身诺,历览山川之美,并有所比较,故而善于抓住特征,写出个性。“眼处心生句自神”也正是诗人自己山水诗创作成功的经脸概括。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作品鉴赏资料来源:温人杰,《似海豪情夸胜景 如椽彩笔写黄华——元好问诗赏析》,《教学与管理》,1986年01期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xī)淅掩霜清。
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黄华:指菊花。华,同“花”。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què)夜频惊。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zàn)明?
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参考资料:
1、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2、 李平收、 张耕.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295页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lěi)平。
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hún)无味,好个诗家阮(ruǎn)步兵!
灵均:屈原的字。读杀:读完。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
1、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2、 李平收、 张耕.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295页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纷华”,指世俗红尘。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以只有饮酒了(像阮步兵那样)。以“好个诗家”独赞阮步兵,显然,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决然选中了后者,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